● 本报记者 刘丽靓
迎峰度冬关键时期,国资委部署央企全面打响能源保供攻坚战。
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从国家能源集团、国家管网集团、中国华能等多家央企获悉,央企正纷纷采取行动,全力以赴保煤、保电、保气,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。
破解“燃煤之急”
为破解“燃煤之急”,各煤炭企业全力以赴增产量、稳价格、签长协,充分发挥煤炭“压舱石”作用。
“2022年,国家能源集团实现煤炭产量6亿吨,同比增长5.4%,煤炭销量7.9亿吨,同比增长2.6%。自2021年10月以来连续15个月,自产煤月均产量保持在5000万吨的峰值水平。”国家能源集团总调度室副主任王金刚表示,集团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供给能力,加快优质合规产能释放,千方百计拓宽多元化供给渠道,开辟疆煤出区等煤炭供应新通道,充分挖潜提效、吨煤必争,自产煤稳产高产。同时,严格执行国家煤炭价格政策,带头签约履行电煤中长期合同,自产煤中长期合同签约率、兑现率均超100%。
中煤集团把增产增供作为保供稳价的重要抓手。“2022年实现了华电集团划转4处煤矿的全面复工复产,增加了有效供给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组织生产矿井满负荷生产,加快产能释放,加大市场供应,有力地保障了用能需求增长。”中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,2022年集团商品煤产量同比增长4%,全年中长期合同履约率94%,其中7月以来电煤中长期合同均按100%安排兑现,有力保障了发电、供热企业的用煤需求。
“我们通过释放、增强自有煤矿产能、全力采购市场煤等举措,保证了电煤库存长期维持在合理高位。”国家电投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,国家电投整体燃料煤库存量1610.5万吨,可用天数达27.9天。2022年1月至11月,国家电投完成煤炭产量7188万吨,同比增加151万吨,增幅2.2%。
此外,华电煤业推动兴旺煤矿复工复产,不连沟、肖家洼煤矿取得产能核增和建设规模调整批复,累计核增产能1640万吨/年,相当于新核准一座特大型矿井。
国资委已推动央企42个煤矿列入应急保供煤矿名单、核增产能9410万吨/年。国资委要求,煤炭企业要加快办理产能核增手续,做好生产组织的有序衔接,尽快释放先进产能。带头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,确保合同签约、履约、价格执行3个“100%”。
电力保供步稳蹄疾
在煤炭保供的同时,电力央企保供开足马力,全力保障冬季能源供应。
作为能源保供的前沿阵地,世界在役最大发电厂——大唐托克托发电公司所发电量以点对网形式直供北京,发电量约占北京社会用电量的25%。
“当前,公司各生产一线员工进入岁末年初冲刺‘战斗’状态,党员带头坚守生产一线,强化核心岗位人员驻厂值守。”大唐托克托发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公司日发电量最高达1.17亿千瓦时。截至2022年12月30日,公司年发电量同比增长3.3%,有力保障迎峰度冬期间确保机组稳定运行、电力可靠供应。
元旦假期期间,中国华电主要生产指标超计划完成且高于去年同期,保暖保供任务超计划完成。截至2022年12月31日,中国华电全年全口径发电量近6500亿千瓦时,电煤供应创历史新高。
2022年12月27日、31日,华能阿里普兰帮仁2万千瓦、昌都江达索日3万千瓦、日喀则仲巴帕羊2万千瓦光伏项目先后全容量并网发电。据了解,中国华能这三个保供光伏项目均为牧光互补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,总装机规模达7万千瓦,配备7万千瓦时储能。
“发电企业要抓住‘两节’窗口期,多存煤、存好煤,确保顶峰发电有煤用、不停机。”国资委近日要求,要在集团范围内高效统筹资源,支持所属东北、西南等地电厂应发尽发、能发满发,助力补齐当地供电缺口。
不仅如此,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、向发电企业注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,协调推动预拨千亿元新能源补贴资金……迎战寒潮降温,电力能源保供步稳蹄疾。
天然气供应有底气
国家管网、三大石油公司等央企千方百计上产增储保运,全力保障天然气供应。
“今冬,集团充分发挥‘全国一张网’集中调控优势,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日输气量已突破8.4亿立方米,创我国主干天然气管网输气量历史新高。”国家管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,自供暖季以来,国家管网集团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已超过500亿立方米。
“当前是天然气保供关键时期,天津LNG接收站气化外输将持续稳定在3000万立方米左右,有效保障京津冀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,以‘更好、更稳、更高’水平扛起天然气保供的责任和担当。”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,2022年,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本年度气化外输天然气逾86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19%,气化外输量创历史新高,86亿立方米天然气可供9000多万户家庭用半年。
储气库是天然气季节调峰重要保障,多家央企正加快储运设施建设,充分发挥储气库调峰能力。
针对近期严寒天气,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地下储气库——国家管网集团文23储气库,已开启采气冲峰模式,最大限度地释放储气库采气调峰能力,在高峰月实现2700万立方米/日的采气量新突破。
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,中国石化首座有效容积22万立方米全容式LNG储罐在天津LNG接收站建成投产,这也是京津冀地区首次投用单罐容量最大的LNG储罐,储气能力从3.8亿立方米增至6.4亿立方米,同比提升68.42%。其余三座LNG储罐计划于2023年供暖季前建成投产,接转规模将达到1080万吨/年,将为该地区天然气保供再添底气。